刷新数据库数据

要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不删除数据库,您可以使用Redis CLI从数据库中清除数据。您还可以使用Redis CLI、管理控制台和Redis Software REST API来清除Active-Active数据库中的数据。

要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而不删除数据库配置,您可以清空数据库中的数据。

您可以使用集群管理器UI从Active-Active数据库中刷新数据。

警告:
flush命令会删除数据库中所有内存和持久化数据。 我们建议您在刷新数据之前备份您的数据库

从数据库中刷新数据

从命令行中,您可以使用 redis-cli 命令或您喜欢的 Redis 客户端来刷新数据库。

要从数据库中使用 redis-cli 刷新数据,请运行:

redis-cli -h <hostname> -p <portnumber> -a <password> flushall

示例:

redis-cli -h redis-12345.cluster.local -p 9443 -a xyz flushall
注意:
端口9443是默认的端口配置

从Active-Active数据库刷新数据

当你刷新一个Active-Active数据库(以前称为CRDB)时,所有的副本都会同时刷新它们的数据。

要从Active-Active数据库中刷新数据,请使用以下方法之一:

  • 集群管理器用户界面

    1. 数据库屏幕上,从列表中选择数据库,然后点击配置

    2. 点击

  • 命令行

    1. 要查找Active-Active数据库的ID,请运行:

      crdb-cli crdb list
      

      例如:

      $ crdb-cli crdb list
      CRDB-GUI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AME                 REPL-ID CLUSTER-FQDN
      a16fe643-4a7b-4380-a5b2-96109d2e8bca     crdb1                1       cluster1.local
      a16fe643-4a7b-4380-a5b2-96109d2e8bca     crdb1                2       cluster2.local
      a16fe643-4a7b-4380-a5b2-96109d2e8bca     crdb1                3       cluster3.local
      
    2. 要刷新Active-Active数据库,请运行:

      crdb-cli crdb flush --crdb-guid 
      

      命令输出包含刷新任务的任务ID,例如:

      $ crdb-cli crdb flush --crdb-guid a16fe643-4a7b-4380-a5b2-96109d2e8bca
      Task 63239280-d060-4639-9bba-fc6a242c19fc created
      ---> Status changed: queued -> started
      
    3. 要检查刷新任务的状态,请运行:

      crdb-cli task status --task-id 
      

      例如:

      $ crdb-cli task status --task-id 63239280-d060-4639-9bba-fc6a242c19fc
      Task-ID: 63239280-d060-4639-9bba-fc6a242c19fc
      CRDB-GUID: -
      Status: finished
      
  • REST API

    1. 要查找Active-Active数据库的ID,请使用GET /v1/crdbs

      GET https://[host][:port]/v1/crdbs
      
    2. 要刷新Active-Active数据库,请使用PUT /v1/crdbs/{guid}/flush

      PUT https://[host][:port]/v1/crdbs//flush
      

      命令输出包含刷新任务的任务ID。

    3. 要检查刷新任务的状态,请使用GET /v1/crdb_tasks

      GET https://[host][:port]/v1/crdb_tasks/
      
RATE THIS PAGE
Back to top 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