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Linux上安装Redis企业版软件

在Linux上安装Redis企业版软件。

在您下载Redis Enterprise Software安装包后,将其安装在集群中的一个节点上。

对于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机器上的安装,请参阅离线安装

在Linux上安装

要安装Redis企业版软件,请使用命令行:

  1. 将安装包复制到节点。

  2. 在节点上,切换到安装包所在的目录并解压安装文件:

    tar vxf <tarfile name>
    
  3. (可选) 使用 GPG 密钥文件 来确认 Ubuntu/Debian 或 RHEL RPM 包的真实性:

    • 对于Ubuntu系统:

      1. 导入密钥:
      gpg --import <path to GPG key>
      
      1. 验证包签名:
      dpkg-sig --verify </path-to/package.deb>
      
    • 对于RHEL:

      1. 导入密钥:
      rpm --import <path to GPG key>
      
      1. 验证包签名:
      rpm --checksig </path-to/package.rpm>
      
  4. 要开始安装过程,请运行安装脚本。有关可以添加到以下命令中的命令行选项列表,请参见安装脚本选项

    sudo ./install.sh
    
    Note:
    • Redis Enterprise Software 文件安装在默认的 文件位置
    • 默认情况下,Redis Enterprise Software 以 redislabs 用户和 redislabs 组在操作系统上运行。如果需要,您可以在安装过程中指定不同的用户和组
    • 您必须是root用户或使用sudo来运行安装脚本。
  5. 在显示时回答安装问题以完成安装过程。

    Note:

    要跳过安装问题,请使用以下方法之一:

    • 运行 ./install.sh -y 对所有问题回答是。
    • 创建一个answer file以自动回答安装问题。
  6. 当安装成功完成时,输出会显示集群管理器UI的IP地址:

    Summary:
    -------
    ALL TESTS PASSED.
    2017-04-24 10:54:15 [!] Please logout and login again to make
    sure all environment changes are applied.
    2017-04-24 10:54:15 [!] Point your browser at the following
    URL to continue:
    2017-04-24 10:54:15 [!] https://<your_ip_here>:8443
    
  7. 对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重复此过程。

自动分层安装

如果您想为您的数据库使用自动分层,请查看自动分层数据库的先决条件、存储需求和其他注意事项,并准备和格式化闪存。

在您在Linux上安装之后,使用prepare_flash脚本来准备和格式化闪存:

sudo /opt/redislabs/sbin/prepare_flash.sh

此脚本查找未格式化的磁盘并将其挂载为RAID分区在/var/opt/redislabs/flash中。

要验证磁盘配置,请运行:

sudo lsblk

更多信息和选项

要了解更多关于自定义的信息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,请参阅:

限制

即使您使用自定义安装目录,也会将多个Redis Enterprise Software安装参考文件安装到目录/etc/opt/redislabs/中。

作为在不使用任何根目录的情况下安装Redis Enterprise Software的解决方法,请在安装Redis Enterprise Software之前执行以下操作:

  1. 创建所有您希望与Redis Enterprise Software一起使用的自定义非根目录。

  2. /etc/opt/redislabs 挂载到自定义的非根目录之一。

下一步

  1. Createjoin 一个现有的 Redis Enterprise Software 集群。

  2. 创建数据库

    对于地理分布的主动-主动复制,创建一个Active-Active数据库。

  3. Add users 向集群添加具有特定权限的用户。首先,从 Access control 开始。

RATE THIS PAGE
Back to top 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