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OTEN#
- class imblearn.over_sampling.SMOTEN(categorical_encoder=None, *, sampling_strategy='auto', random_state=None, k_neighbors=5)[source]#
用于名义数据的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。
此方法在[1]中被称为SMOTEN。它期望重采样的数据仅由分类特征组成。
更多内容请参阅用户指南。
在版本0.8中添加。
- Parameters:
- categorical_encoderestimator, default=None
用于编码分类特征的序数编码器。如果
None
,则使用带有默认参数的OrdinalEncoder
。- sampling_strategyfloat, str, dict or callable, default=’auto’
用于重新采样数据集的采样信息。
当
float
时,它对应于重采样后少数类样本数量与多数类样本数量的期望比率。因此,比率表示为\(\alpha_{os} = N_{rm} / N_{M}\),其中\(N_{rm}\)是重采样后少数类样本的数量,\(N_{M}\)是多数类样本的数量。警告
float
仅适用于二分类。对于多类分类会引发错误。当
str
时,指定重采样所针对的类别。不同类别中的样本数量将被均衡化。可能的选择有:'minority'
: 仅对少数类进行重采样;'not minority'
: 对除少数类之外的所有类进行重采样;'not majority'
: 重新采样除多数类之外的所有类;'all'
: 对所有类别进行重采样;'auto'
: 等同于'not majority'
.当
dict
时,键对应于目标类别。值对应于每个目标类别所需的样本数量。当可调用时,函数接受
y
并返回一个dict
。键对应于目标类别。值对应于每个类别所需的样本数量。
- random_stateint, RandomState instance, default=None
控制算法的随机化。
如果是整数,
random_state
是随机数生成器使用的种子;如果
RandomState
实例,random_state 是随机数生成器;如果
None
,随机数生成器是np.random
使用的RandomState
实例。
- k_neighborsint or object, default=5
用于定义样本邻域的最近邻,以生成合成样本。您可以传递:
一个
int
,对应于要使用的邻居数量。在这种情况下,将拟合一个~sklearn.neighbors.NearestNeighbors
实例。一个兼容的最近邻算法实例,应该实现
kneighbors
和kneighbors_graph
两种方法。例如,它可以对应于NearestNeighbors
,但也可以扩展到任何兼容的类。
- Attributes:
- categorical_encoder_estimator
用于编码分类特征的编码器。
- sampling_strategy_dict
包含用于采样数据集信息的字典。键对应于从中采样的类标签,值是要采样的样本数量。
- nn_k_estimator object
从
k_neighbors
参数创建的已验证k近邻。- n_features_in_int
输入数据集中的特征数量。
在版本0.9中添加。
- feature_names_in_ndarray of shape (
n_features_in_
,) 在
fit
期间看到的特征名称。仅在X
具有全部为字符串的特征名称时定义。在版本0.10中添加。
另请参阅
SMOTE
使用SMOTE进行过采样。
SMOTENC
使用SMOTE对连续和分类特征进行过采样。
BorderlineSMOTE
使用borderline-SMOTE变体进行过采样。
SVMSMOTE
使用SVM-SMOTE变体进行过采样。
ADASYN
使用ADASYN进行过采样。
KMeansSMOTE
在应用SMOTE进行过采样之前,先进行聚类过采样。
注释
查看原始论文:[1] 了解更多详情。
支持多类重采样。使用一对多方案,如最初在[1]中提出的。
参考文献
示例
>>> import numpy as np >>> X = np.array(["A"] * 10 + ["B"] * 20 + ["C"] * 30, dtype=object).reshape(-1, 1) >>> y = np.array([0] * 20 + [1] * 40, dtype=np.int32) >>>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>>> print(f"Original class counts: {Counter(y)}") Original class counts: Counter({1: 40, 0: 20}) >>> from imblearn.over_sampling import SMOTEN >>> sampler = SMOTEN(random_state=0) >>> X_res, y_res = sampler.fit_resample(X, y) >>> print(f"Class counts after resampling {Counter(y_res)}") Class counts after resampling Counter({0: 40, 1: 40})
方法
fit
(X, y, **params)检查采样器的输入和统计信息。
fit_resample
(X, y, **params)重新采样数据集。
get_feature_names_out
([input_features])获取转换的输出特征名称。
获取此对象的元数据路由。
get_params
([deep])获取此估计器的参数。
set_params
(**params)设置此估计器的参数。
- fit(X, y, **params)[source]#
检查采样器的输入和统计信息。
在所有情况下,您都应该使用
fit_resample
。- Parameters:
- X{array-like, dataframe, sparse matrix} of shape (n_samples, n_features)
数据数组。
- yarray-like of shape (n_samples,)
目标数组。
- Returns:
- selfobject
返回实例本身。
- fit_resample(X, y, **params)[source]#
重新采样数据集。
- Parameters:
- X{array-like, dataframe, sparse matrix} of shape (n_samples, n_features)
包含需要采样的数据的矩阵。
- yarray-like of shape (n_samples,)
X中每个样本对应的标签。
- Returns:
- X_resampled{array-like, dataframe, sparse matrix} of shape (n_samples_new, n_features)
包含重采样数据的数组。
- y_resampledarray-like of shape (n_samples_new,)
X_resampled
对应的标签。
- get_feature_names_out(input_features=None)[source]#
获取转换的输出特征名称。
- Parameters:
- input_featuresarray-like of str or None, default=None
输入特征。
如果
input_features
是None
,则使用feature_names_in_
作为特征名称。如果feature_names_in_
未定义,则生成以下输入特征名称:["x0", "x1", ..., "x(n_features_in_ - 1)"]
。如果
input_features
是类似数组的,那么input_features
必须 与feature_names_in_
匹配,如果feature_names_in_
已定义。
- Returns:
- feature_names_outndarray of str objects
与输入特征相同。
- get_metadata_routing()[source]#
获取此对象的元数据路由。
请查看用户指南了解路由机制的工作原理。
- Returns:
- routingMetadataRequest
一个封装路由信息的
MetadataRequest
。